您的位置: 首页 >组工业务>详细内容

关于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裴艳奎发布时间:2018-07-23 17:33:27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全国两会上,“青年返乡创业”再次成为许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议题。而之前,“城归族”就已经成为2017年两上的的高频词。城归族,即带着城市取得的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回到乡村自行创业,进而推进乡村发展的人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层党组织更要想办法、出政策吸引城归族,欢迎优秀青年俊杰返乡下沉,回馈家乡发展。据统计,我县目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 3.7万人之多,占全县总人口的8.2%;外出流动的区域由江浙、沿海省份向全国各地蔓延。积极吸收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有效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逐渐吸引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发展是积极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理应成为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做法

近几年来,我县针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流动性大、跟踪培养难度大,但乡情浓,比较关心家乡发展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五项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的新途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委托党员培养。在全面、细致地做好流动党员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各村支部确定一批素质高、党性强的党员为外出务工青年联络员,分片负责学习、联系和培养工作。同时,委托同行务工的正式党员每人联系培养1-2名本村青年,每月联系培养对象一次,就近与务工青年进行思想交流,谈话引导,开展党的知识教育,掌握其现实表现,并将其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记录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活动卡》中,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

二是双向沟通培养。务工青年户口所在地的党支部通过微信群沟通、信函邮寄学习资料等方式强化学习;外出务工青年通过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信交往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向党组织汇报学习心得、思想认识。宣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利好政策,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加入队伍加强学习;利用党建专用邮箱,及时收集外出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与其定期双向沟通,有效缩短了党组织与外出务工青年的“空间距离”。

三是定期走访培养。外出务工人员所在乡镇党组织每年不定期派人到外出务工青年集中的地方走访、座谈一次,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以及遵守法纪法规等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有所作为,积极支援家乡建设,培养外出务工青年对党的感情。

四是返乡集中培养。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利用传统节日和农忙时节等外出务工青年集中返乡探亲的高峰时期,及时组织外出务工青年参加冬春训等各类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对培养对象,乡镇重点上门走访,交流思想,教育引导提高他们对党的思想认识。

五是实践锻炼培养。乡村党组织有目的地给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要求他们开展帮带活动,为群众办实事,为家乡办好事,努力做到个一”,即: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联系帮扶本村一户贫困户,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引进一个项目或回乡创办一个经济实体。在村级大型公益事业中,不仅积极争取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资金支持,也及时转告群众的谢意,增强其荣誉感。对有本领、懂经济、有知识、有水平的优秀外出返乡青年,推选为村支“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吸收他们列席组织生活会,参与党群团组织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促其尽快成熟。

年来,通过各种有效培养措施,全县共培养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112名,发展党员18名,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数的 5.1%。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们不仅为家乡社会事业、公益事业出资出力,为家乡招商引资、招贤引才牵线搭桥,也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队伍的致富能力和带动效应。

二、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县流动党员管理日趋规范,但与外出人口流动趋势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工作重视不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力度不大,发展的数量不足、比例偏小;培养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的机制不活、渠道较窄;在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工作上存在宣传引导难、了解情况难、教育管理难、经费筹措难等“四难”问题。

主要原因:从基层党组织方面来看,一是认识上有误区,不愿发展。一方面怕自找麻烦。要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村党支部工作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怕“肥水流进外人田”。觉得基层党组织经过多年培养教育,这些党员都到外地打工, 不划算;另外还有一些村支书担心发展了一些年轻优秀党员,跟自己“争位子”,因此不愿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二是方式方法不明,不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培养、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感到无从下手。三是经济基础薄弱,不敢发展。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要经常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联系,还要外调,需要不少经费,因此不敢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这支队伍的现状看,分布范围广泛,流动性较强,经营形式多样化,这也给发展外出务工党员工作在客观上增加了不少难度。

三、主要对策

1、实行责任制,完善责任体系,做到“多方有责”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制。要把发展青年农民尤其是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列为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标准,分级建立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定每年都必须发展一定数量的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并定期进行考核。二要落实部门责任制。组织部要实行部领导和干部包片挂点责任区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农村发展外出务工党员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调度会制度,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要落实党员联系责任制。要把发展农村党员与133人才培养工程“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要求乡镇党员班子成员每人必须联系一个村协助抓好组织发展工作,“第一书记”和村支部委员以及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有经济头脑、有致富本领、公道正派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在联系培养过程中,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活动,经常与外出务工青年沟通思想感情,灌输党的知识,激发其政治热情,引导其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使每个村党支部每年至少发展1名以上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年终,对教育培养青年农民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结合起来。

2、壮大“根据地”,组建流动支部,做到“异地有家”

第一,加强互联网技术运用。邀请优秀在外务工人员加入本村党员联系微信专群或村务QQ群,党员大会、支部会议邀请他们列席旁听,鼓励他们多参与本村事务商讨,激发他们回乡发展热情。   

第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先建家乡发展促进会,后建流动党组织,家乡促进会、流动党组织同步发展”的思路,建好异地党组织。对广东、浙江、上海等党员集体外出务工经商较为集中的省份,以地域为限建立流动党支部;对一些正式党员人数偏少、工作(居住)地点较为分散,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以挂靠形式组建党小组,或者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待条件具备时再向独建党支部过渡。

第三,要注意把握好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对于党员数量多、活动相对稳定的党支部,可以发展党员;党员数量较少、工作地点较分散、从业不够稳定且没有成立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只能承担联系、教育、培养外出务工人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职责,一般不宜直接发展党员。

3、拓宽联系网,强化跟踪培养,做到“管理有序”

第一,建立专门台帐,掌握动态。各村党支部要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逐一建立档案,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所在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思想动态。

第二,确定专人联系。村党支部要与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同一村小组中指派一名党性和责任心强的党员与其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如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务工所在地有本村党员,则由其负责与积极分子结成“一带一”对子,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其思想动态。村党支部委员对本村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要实行包干制,形成支部—支委—联系人—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链。

第三要用好双向联系卡。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村党支部要把双向联系卡发放到具体人手中,并在其外出前向乡镇党委汇报,党委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委托其代为培养,并将其从业表现、思想动态填入卡中。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要将思想汇报填入卡内,每半年寄回村党支部汇报一次,年终将卡上交村党支部,使支部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于难以寻找流入地党组织的,则请其务工的企业或相关组织签署意见。

第四要推行“四项制度”。登记制度: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要写出申请,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职业以及联系办法。外出后如有变动,及时向村党支部汇报;谈话制度:村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和每次回乡后,都要与他们进行谈话;思想汇报制度: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至少要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一次,汇报材料存入入党材料;培训补课制度:每年要以党委为单位,利用农忙、春节前后对回乡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和补课。

总之,目前农村老龄化严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吸引更多在外务工优秀青年返乡发展已是当务之急。基层党组织务必要以真诚、严谨的态度,给在外务工优秀人员提供更多信心与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政策、制度保障,如此,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才会有更有发展潜力,基层党组织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