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青年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当代青年干部生逢其时,要牢记谆谆嘱托,坚定信心、秉持决心、永葆初心,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彰显青年担当。
坚定“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让改革发展“行稳致远”。回首往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每一次重大的改革转型,都是在坚定的信心引领下开启壮丽航程。这份“坚定的信心”来自于党的正确决策和科学部署,来自于改革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来自于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奋进的团结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为青年干部投身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大青年干部要坚定信念、铆足信心,找准“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改革航向,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历史智慧激发灵感,用团结力量鼓舞人心,立志成为改革路上的“开山斧”“排头兵”“护航舰”,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决心,让改革攻坚“利剑出鞘”。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越往前走、越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急流险滩也就越多。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需要动真格、打硬仗,广大青年干部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让改革“利刃”果断出击。要突出问题导向,摈除走过场、装样子、搞形式的调查研究,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挽起袖子,勇闯急需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人民所向。要强化斗争意识,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敢于改最难改的题,破最复杂的局,攻最坚硬的垒,闯最艰险的关,在聚力攻坚中不断开新篇、绘宏章。
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让改革成果“掷地有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广大青年干部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问需于民,方能精准发力。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走街串巷、闲话家常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把群众期盼的事、关心的事作为改革应该抓住的事、推进的事。改革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无论是教育公平的推进,还是医疗保障的完善;无论是就业机会的增加,还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无论改革推进到什么领域、进展到哪个阶段,都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感受,听取群众对改革的评价与反馈,针对问题和不足,做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确保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